七教网
 
 | 首页 | 校园 | 教学 | 德育 | 文书 | 读书 | 论文 | 考试 | 分享 | 站务 | 
 v 您现在的位置: 七教网 >> 教学 >> 教育科研 >> 教育随笔 >> 正文
 
 

怎样上一节有效的课

作者:谢翔宇    文章来源:博山区实验中学    点击数:1486    更新时间:2012/4/6 点击投稿

最近有幸参加了淄川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区域教学研讨活动,听了淄博四中两位老师的课,听了老师们观课听课的交流和市教研员王立东老师的点评,我感觉收获很多。先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整理如下:

第一、王立东老师精彩点评

(一)复习课要解决的五个问题:

1、对知识的理解深化,不是简单地重复;

2、解释知识的内在关联,

3、解决新授课尚未解决的难点和疑点;

4、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新的生成,实现新的升华。

(二)备课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够,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如果有6天时间备课,那么至少应该拿出3天来挖掘教材)

2、成果展示怎样更好,基本是单纯的个体展示

3、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者,缺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必然会缺少新的生成

(三)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复习课如何尝试小组合作

2、如何调动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第二、我的思考:

1、学生讲还是教师讲

为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分工应该更加科学、有效。占用的时间长短绝对不应成为评价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发挥的标准,所以该教师讲的绝对不能有学生代替。我认为教师必讲的有这样几个方面:凭学生现有能力和视野,无法得出的结论总结和升华;对探究的问题作细致的归纳、概括,系统贯穿出相应学科知识;用恰当的语言指导和调控各小组每个学生的参与度;灵活恰当,富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启发性的评价。同样课堂也绝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该放手时教师必须管住自己的嘴。面对答案,教师暂不表示肯定或否定,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触动学生通过反思,习得探究的方法;或是启发本组同学进行补充,其他小组可有抢答机会。这样做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随时进行积极的思考,也通过学生思维碰撞产生新的生成。

2、幻灯片、板书还是学案

现代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省时便捷的优势已经被我们的教学实践反复证明了,精美的课件、实物投影、电子白板,应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熟练运用于课堂。但我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却不应退出历史舞台。比起一闪而过的幻灯片,一直停留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否能给学生更加持久的影响和指导,印制在纸上的学案是否更有利于学生课后的掌握与复习。教学工具的选择应该立足于课堂学习的需要,它们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关键是教师要学会调兵遣将,将它们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可喜的是,近来在优质课、公开课中我们看到了这些传统教学工具的回归,教学先进与否拼的不是技术,而是理念。

3、演员还是观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只能看到优等生活跃的身影,听到的是他们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优等生的发言代替了小组全员意见。而其他人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有的成了局外人,成了观众。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互相积极依赖,使他们特别是学困生正确认识自己,感到自己对小组这个集体的价值。组内成员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长处,特别是给那些平时不愿意说话或是不敢说的同学提供展示自已的机会,让每个人在活动中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

4、自作与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老师刚刚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学生马上骤在一起讨论、交流,这样一来,学生首先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主要内容讨论,天马行空,乱说一通。所以说,合作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就形不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永远只是一个听众。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但是,这必须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合作学习时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学习过程一般按照“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产生新的问题”的流程完成。

5、合作时间要充裕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过程中学生还没有得到完整的结论,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时,老师就终止了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将前功尽弃。同样如果交流合作的结果得不到有效的展示,相互补充、辩论,就失去了价值,也丢掉了生成新知识的契机。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只要看到学生的出了教师预设的答案,就急于喊停,其余学生再无展示、交流的机会。也许会有老师指出时间太紧了,为完成学习进度不可能让学生充分交流。对此我的看法是,这样我们还是把学生的讨论作为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任务的手段,而没有真正以学生为本,

第三、我们共同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前提是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读和挖掘,没有深厚的基础的教学设计只能是缺乏深度和厚度的。如果说常态课我们还比较淡定,那么公开课的教学设计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变成经典案例的堆砌,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却无法深入理解任何一个案例的意义和价值;二是学生的活动很抢眼,却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冲淡了知识的学习与生成,自然学生的运用也只能止步于表面化的热闹,缺少有深度的思考。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读和挖掘,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正如王老师所说,教师对教材的挖掘不够是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的直接原因。

教学设计要为知识服务,更要为学生服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回答,难免会出现学生到不到点子上,或者出现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不足的情况。其实,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正好可以发挥出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就要根据情况架好桥,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通过自己反思、相互补充、质疑辩论学生最终找到答案;思维宽度和深度不足,教师就利用追问,引导学生想得深一些、想的宽一些。不要为了完成进度,就把学生还没消化的,强加给学生,课堂不是为死的知识服务的,而是为鲜活的生命构建的。给学生体悟和生成知识的机会,不仅不是耽误时间,还会让我们收获意外惊喜。

归根结底,要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还是要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唯此才能让学习趣味盎然,让交流富有深度,让生成生生不息,让学生个性飞扬。

《怎样上一节有效的课》来自[七教网www.qijiao.n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10 - 2024七教网_教师之家_淄博教师网_山东教师网_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生活水平!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利益,请与站长联系(微信zibojiaoshi),我们会立即删除!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150373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