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七教网版权所有 2009 

 

读《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有感

作者:窦菲菲  文章来源:德州实验小学  点击数1484  更新时间:2017/2/20 21:18:3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最近读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一书中的第三章: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一致性的建构(美国经验)。
美国构建一致性标准的成果与经验,对我国探究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改进评价效能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我国应从改进评价政策、改善评价实践出发,积极进行一致性标准的研究,为我国教育决策者了解学校执行课程标准的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检视评价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方法与手段。让我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有了直观的感受;使我明白了,我们平时的教学多数是基于教材或基于评价的教学,我们必须深入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始终保持“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评价一致”。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构建一致性具体标准是开发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系统程序与工具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也应当把一致性具体标准构建作为开发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系统程序与工具的核心步骤。但是在本土化的一致性标准过程建构中,不应照搬美国的做法,应该考虑我国课程标准与美国的课程标准存在的差异性,从本土化的视野研制适应我国教育体制与政策的一致性标准框架。具体建议是:首先,我国课程标准与美国课程标准相比较,在知识种类、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以及知识样本平衡性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一致性标准。但是,美国建构一致性标准的基本理念、一致性标准的主要维度以及所确立的一致性标准可接受水平,对我们构建本土化的一致性标准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其次,美国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内容标准和评价标准等多项标准,这为其建立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具体标准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我国课程标准还只是“看似一个缺少学习成果评价标准的课程内容框架”,就是说,我国国家课程标准还只是给评价实践提供可以遵循的宏观建议,并没有相应配套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是缺失的。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应弥补课程标准中评价标准缺失的不足,这是建立一致性具体标准的前提所在。
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是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强调的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中还提出“学习目标和课标相关陈述要有相应内容 ,方法与学习目标要相匹配”。从学习的反思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要从课标出发,处理好教材;尊重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研发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关注做好教学设计。
通过阅读、学习,我感到要想提高教学水平,平时就应加强学习,多阅读教学杂志和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