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七教网版权所有 2009 

 

小学生作文大讲堂:好作文得求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174  更新时间:2011/3/30 20:49:08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小侄子上四年级,这次回家看到他练习卷中的一篇作文,要求用自己的经历来表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主题。小侄子作文的题目叫《小强捉青蛙》,大意是一开始捉不到青蛙,经过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法,将青蛙赶到某处田埂的角落,就可以捉到青蛙了。但还是捉得不够理想,又是一番绞尽脑汁,终于又得一法,套上塑料手套,双法并用,小强捉到了很多青蛙。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此文中,小强花了不少心思,也动了很多脑筋,切合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主题。在文字的表现上,也有很多细节,小强的形象跃然纸上。但是,作文的得分很低。我想,除了整篇作文没有写“自己的经历”和捉青蛙有违正统思想外,还有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作文的严重失真。

    为什么会失真,就在于小侄子从来就没有真正去捉过青蛙,也没有从书本或媒体中看到过捉青蛙的情景。既没有直接经验,也缺乏间接经验。小侄子唯一的办法就是使出浑身解数来杜撰一番。而这些文字进入有捉青蛙经历人眼里,则成了漏洞百出的“笑话”,“将青蛙赶到某处田埂的角落”,这是移植了捉鱼的经验,“套上塑料手套”能够捉到更多青蛙更是无稽之谈。既然所举事例失了真,其想表现的主题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落了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也就是说,优秀作文能引起读者情动的是其中描写的真景物与真感情。所以,求真是好作文的基础。那么如何在作文中做到求真呢?

    我们上面已经讲了两条,一是直接经验,要求孩子有更加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一是间接经验,则要求孩子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而应当有更加广阔的阅读视野,更加多维的学习平台。其实,“真”的来源就上面两条。

    那么,是否满足了上面两条,孩子的作文就能做到“真”了呢?也不尽然。我小侄子的生活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体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经历还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他花了很多时间,想到很多办法,掌握了一定的电脑技术,会玩转魔方六面复原,会自己做鸡蛋饼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可惜,他在写作文时都没有想到。为何?我觉得是其平时不注意生活积累所致。因此,我一直倡导孩子尽早地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倒不仅仅是希望孩子的作文写得有多出色,只是以此来促使孩子从小就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生活,思考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把孩子作文无话可说归罪于单调的现实生活。我觉得有失偏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包括那些下笔千言的作家,彼此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区别,区别就在于大家对生活的留意与思考。

   “原生态”的生活就好比刚刚从地里收获上来的粮食,粗糙中还夹杂着杂物、灰尘,非但不受欢迎,还会被遗弃,而生活经过有意的留意与思考,就好比粮食经过了晾晒、去尘、碾磨等精加工,成了白面馒头、流油烙饼。这样的生活就会经常在头脑中浮现,成为一种“活”的经验,一旦作文,就容易为我所用,一旦用了,便有了一种真实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精致”生活,孩子就不会再像我小侄子那样为了作文去费尽脑子编出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故事,而置丰富火热的生活于不顾。

    在此,大家得去除一个误解,要求孩子作文的真实会影响到孩子想象力的培养。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著名诗人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其它体裁亦然。古今中外的很多经典作品可以为证。

    好作文,从“求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