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教网
 
 | 首页 | 校园 | 教学 | 德育 | 文书 | 读书 | 论文 | 考试 | 分享 | 站务 | 
 v 您现在的位置: 七教网 >> 读书 >> 名家之言 >> 正文
 
 

起承转合把握诗脉──浅谈从结构入手鉴赏古诗

作者:欧胜宝    文章来源:七教网搜集整理    点击数:2480    更新时间:2011/9/15


叶老曾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老告诉我们,只有顺着作者思路,才能领悟文章真意。而古人作诗,非常讲究章法、结构,往往在起、承、转、合上用尽心思。把握住起承转合,就把握住了作者思维的脉络。而高考古诗鉴赏题,在结构上设题很普遍。可见,结构在诗词的鉴赏中非常重要,一旦忽略,往往会造成不应有的失误。
  那么,古诗在起承转合方面各有哪些特点和作用呢?
  先说“起”。古诗“起”的方式很多,但归结起来有两类:一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扣题,这样往往能收到先声夺人、当头棒喝的功效。如唐初诗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首联“独”字当头,“偏”字相衬,恰似波涛骤起,突兀涌现,让读者在震慑之余,顿悟出作者“惊新”怀乡的宦游之慨。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开篇写秋水,写湖面,写天色,极力渲染洞庭湖的开朗涵浑,汪洋浩阔,直到最后一联才委婉露出干谒之意。这类诗在古诗中更是普遍。
  因此,“起”的作用一般有两点:1、点题明旨,统领全诗,奠定基调;2、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3、状物叙事,描景铺陈,提供背景。明白了这几点,答题时结合诗中具体情景,很容易写准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题很热衷在“起”上设题。如2003年上海卷第17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临近青天,作用是。答案就是“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又如2005年江苏卷14题⑴、2006辽宁卷16题(1),等等。
  再说“承”。“承”的方式较为复杂,有的总接,有的分承,有的明顺,有的暗衔,但都会与上下句的思路保持紧密的连贯。如杜甫的《登高》,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融情于景,又与上联构成巧妙的分承:“无边落木”承首句的“风急天高”,“不尽长江”承次句的“渚清沙白”,意脉清晰层次分明,就使后面“万里悲秋常作客”“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忧国伤时的感慨显得深沉显豁。
  可见,“承”的作用主要是:1、结构上承上启下传递缝合;2、为下文铺垫蓄势,提供依托。
  高考诗歌鉴赏题对“承”也多有涉及。如2006年安徽卷12题⑴第二问“聚散匆匆”一句,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是: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承上启下。还如2007年湖南卷15题、2007年宁夏卷第8题等等。
  三说“转”。“转”即转折,它是思路发展的关键所在。或是由写实转向写虚,或是情感由淡到浓、由弱到强,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无论怎样“转”,都显现着诗人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单面到多面、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轨迹。“转”在诗词结构对应中多指律诗的颈联、绝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过片”。仍以杜甫《登高》为例,颈联将眼前所见和心中所愁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方式由描写到议论,通过“万里”“常”“百年”“独”等字眼,将远离家乡、年老多病、飘泊天涯、举目无亲等等悲苦叠加着推到读者眼前,纵(时间)横(空间)交织,沉郁感人。
  那么,“转”在诗中作用就相当重要:1、是作者思维脉络转换或深化的重要标志;2、是体现诗歌主旨的重要线索。
  高考题对“转”青睐有加。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还如2004年福建卷15题、2007湖南卷15题、2007江苏卷12题(2)等等。
  四说“合”。它是指诗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诗歌主旨的聚焦之处,是诗中谜底揭开之所。“合”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直结,有的暗束;有的质朴浑然,有的婉曲蕴藉。如杜甫《登高》,合句高度概括,直述处境和心情,从白发日多、病重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表意较为直接明确。而他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合句却写得异常含蓄蕴藉,“落花时节”语带双关,既点明时令,又暗指“开元全盛日”一去不复返。“又逢君”三个字,写诗人在乱世颠沛中与一位曾经风光无限的歌唱家凄然相遇,意外、惊讶、欣喜、百感交集、痛定思痛等等万千思绪都寓于这平平常常的三个字中,真是一字万钧,无声胜有声!
  如此说来,“合”的作用有:1、呼应开头,完善结构;2、总结前文,收束全篇;3、揭示中心,升华主旨。
  高考命题者也屡屡在此设题。如2007全国卷2第12题(2):尾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为: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还如2008天津卷16题(2)、2005年广东卷14题(2)等等。
  当然,高考也常常从整体上考查诗歌结构。如2006年河北卷12题(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006四川卷12题(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7四川卷12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等等。
  只要明确把握起承转合的特点和作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解决与之相关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练兵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二、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问: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问: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
  参考答案
  一、首句为“孤城”这一主体画面提供背景。
  【简析】该题考查起句作用。本诗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实则为下句的“孤城”提供背景。次句写的是塞上孤城,是诗中最主要的意象,“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孤城”这一意象具有特定涵义,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承句引入羌笛之声。而“杨柳”意象往往代表着“离别”。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让人感到: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合句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二、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简析】首联点题,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骚阴森的景象,写声写色,均骇人听闻,使得境界幽深险僻。颈联转写夜景,表明环境阒静,安谧。尾联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
  三、没有违反题意。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简析】开头写“不曾愁”,正是为了衬托少妇后来“悔”的心理变化。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根本原因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立功是当时人们“觅封侯”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进行过鼓励和劝勉。因此,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次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这一句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和怨旷蓄势。转句写她忽然见到陌头柳色,从内心深处一下子冒出以前从未明确意识到而此刻却变得非常强烈的念头──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也就是题目所说的“闺怨”。
  本文作者简介:
  欧胜宝湖北十堰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
  原文网址:http://www.pep.com.cn/rjwk/js/201102/ktjz/201103/t20110328_1029672.htm



《起承转合把握诗脉──浅谈从结构入手鉴赏古诗》
来自[七教网www.qijiao.n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10 - 2024七教网_教师之家_淄博教师网_山东教师网_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生活水平!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利益,请与站长联系(微信zibojiaoshi),我们会立即删除!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150373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