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16淄博市教育创新成果展示3:建立中小学动态分类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淄博教育信息网  点击数2118  更新时间:2017/3/25 15:13:1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内容简介:

淄川区教体局通过构建中小学动态分类质量评价体系,将全区中小学合理分类,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施动态评价,充分调动每一所学校创先争优的内驱动力。该评价体系变一个标准为分层分类评价,变相对固定为动态调整评价,变教学单一评价为开放评价,变学校评价为多主体、多维评价。

中小学动态分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使学校的自主发展动力显著增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近五年高考质量逐年提升,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迈入全市前列。2015年12月14日,《山东教育报》以“搭建公平竞争平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题进行报道。2016年12月份《山东教育》刊登《用评价撬动教育生态变革》对该区分类动态评价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2017年1月,山东省区域中小学教学诊断性评价现场会在淄川区召开,此项改革在全省范围引起高度关注,取得良好效果。

 构建动态分类质量评价体系 撬动区域生态变革

立足全区教育教学实际,坚持分类推进、动态评价原则,发挥评价杠杆的导向作用,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积极构建动态分类质量评价体系, 积极撬动区域生态变革。

一、项目实施情况

1.合理分类。出台《关于建立教学质量相对分类评价体系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将全区中小学分成城区学校、城郊、农村等类别,明确考核评价指标,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施动态评价,激发每一所学校的发展潜能。

2.动态评价。修订完善学校分类评价,实行动态考核管理。科学搭建竞争平台,将优质学校纳入全市范围或与教学质量先进区县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列入当学年度学校表彰的必要条件;探索建立区属学校、成绩优秀乡镇中学与其他教学成绩强区联动机制;实行动态分组管理,实施动态分类评价,既表彰优秀学校,也注重其他学校的提升和进步,实现奖惩结合,充分调动每一所学校创先争优的内驱动力。

3.学段实施。一是科学构建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5个评价维度、15个评价要素、近百个评价要点,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健康个性化发展。包括质的评价(多主体评价)和量化评价(多方式测评)两种范式。二是积极实施中小学多主体评价探索。开展学年综合素质评价活动,职责明确,规程严格,形式丰富,反馈精准。学校自主评价,体现自身特色的评价方案、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学生自选评价。学生自由选择测评项目,尤其是体育、音乐、科学实验等学科的现场测评。家长辅助评价。学校利用每学期的教育开放月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综合素质,并辅以评价量规等手段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开展。三是构建多方式测评模式。纸质测评:基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评价细则,对评价的五个维度进行纸质测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的素养。现场测评: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对学生个体和群体发展状况进行抽样评价,主要测评一些纸面上考查不出的能力。问卷测评:通过校长问卷、家长问卷、教师问卷、学生问卷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找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点和增长点。档案袋评价: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素质评价手册和成长档案,部分学校尝试运用数字化平台,建立电子成长档案,将学生的过程性综合评价纳入系统管理。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1.立足教育实际,做好了“结合文章”。分类动态评价改革,较好地兼顾了各个层面需求,把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盼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学校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

2.尊重生命个体,回归了教育本真。重视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勤于动脑、敢于质疑,充满好奇、善于探究;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这既是对“减负”的有效制约,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坚持科学规范,助推了教育发展。探索中小学动态分类评价体系构建,实施学生个体差异评价,根据学校、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所学校、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发展。依托客观真实的数据,积极推行过程性诊断性评价,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办法,及时帮助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科学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真实依据。

三、主要创新点

1.变一个标准为分层分类评价。全区实行分组分类评价,激发了薄弱学校和综合考评相对滞后学校的发展动力。

2.变相对固定为动态调整评价。学校综合评价与上学年比较,进步达到上一组要求的晋级,反之降级,提高中小学竞争意识。

3.变教学单一评价为开放评价。对学校综合评价由单纯教学成绩变为教学过程性评价、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估、素质教育抽测、校长年度目标考核、满意度测评等开放性评价。

4.变学校评价为多主体、多维评价。在学校个性化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学生自由选择测评项目,开展学校自主测评、片区联动测评和区专业测评,实现多主体评价。评价结果变单一为多类别表彰奖惩:学段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教学工作进步奖、优秀教学管理干部、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等。对连续三年最后一名提交质量分析整改报告,从而调动了各方面工作积极性。

四、取得的突破与成效

(一)突破与成效

1.学校教育环境显著改变,自我发展内驱动力明显增强。学校的常规管理日渐规范,更加注重学科均衡发展,学生行为习惯、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等有了较大幅度提升。相对薄弱学校只要找准目标定位,提升内涵管理水平,激发出干部教师内驱动力。

2.各个学校竞相发展,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动态分类评价运用教育管理中的“鲶鱼效应”,通过搭建不同层面的竞争平台,让优质学校更优秀,让薄弱学校激发竞争活力,促进了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3.不同学段均有侧重,不同学校均有提升。全区中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升。动态分类评价让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找到了新的发展定位,让优质学校增添了发展动力,全区各学校呈现出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校际间差距不断缩小,不同学校都有提高。

4.学生习惯、兴趣得到培养,师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小学生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初中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促进了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提高了的教师专业水平。

(二)标志性成果

1.全区性的评价平台日益科学规范。学校的自主发展动力显著增强,薄弱学校的发展活力有效激发,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2.全区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区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明显提高,近五年高考质量逐年提升,初中学业考试成绩迈入全市前列。

3.评价改革的社会影响日益突出。2015年12月14日,《山东教育报》以“搭建公平竞争平台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为题,对于全区的评价改革进行报道。2016年12月份《山东教育》刊登《用评价撬动教育生态变革》对全区分类动态评价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2017年1月,山东省区域中小学教学诊断性评价现场会在我区召开。来自全省17地市的专家、领导对我区的评价改革给予高度评价与关注,并有许多地市准备学习借鉴我们的做法。这项评价改革在全省范围了引起高度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了社会效益。